文/王晓云 图/梁嘉建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开馆以来,积极发挥国家文化新地标作用,让参观者从中华版本中获得精神滋养。6月10日,广东省老新闻记者协会广州日报分会召开六届九次全体大会,组织70余名会员赴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实地考察。
本次大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展开学习,并组织会员在实地考察中深入学习保藏典籍文献、守护文明根脉、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文化强国标志性工程的重要意义。
广州分馆名曰文沁阁,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阁外一树、一池、一卷、一石意指“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会员们参观途中,正逢星星细雨飘洒池阁,背景处凤凰山雾气氤氲,一派水墨丹青的意蕴。
牛领策略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会员们依次参观了“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和“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前者展出了两千年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交流互鉴中产生的相关文献记录及其多元版本,以彰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尤其是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通往印度洋、波斯湾的“广州通海夷道”航线日益成熟,网络化、多元化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广州和扬州、宁波、泉州等诸多国际大港相映生辉。馆内展出了隋文帝在广州设立南海神庙的记载,展示了日本遣唐使携归的汉唐典籍、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撰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以及见证中国和孟加拉友好往来的《榜葛剌进麒麟图》等,大批珍贵侨批、银信展品则印证了“有海水处皆有华人”的海外移民浪潮。
在“中华版本发展概览”部分,会员们参与了甲骨文▪今文翻转对照小游戏,了解了中华版本历经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简牍、帛书,到后来的纸卷、刻本,直至近代以来繁复多样的新式印本、光影声电类版本、数字版本等。在“近代报刊”环节,会员们围绕报纸创刊号的展台展开热烈讨论,遗憾在此未能看到由毛主席题写报头的《广州日报》创刊号。
有会员在朋友圈中记述本次参观,“书卷的气息幽深如林海,千年的版本在此低语文明薪火。”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的老报人们一步踏进两千年,倍加深刻地体会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择山川宝地建文明宝阁,正是为了让文化的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又讯 6月12日,作为本次大会的另一议程,80岁以上及未能参加本次研学的会员另行召开会议,进行学习。
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